2022-12-23 10:40:26
最近看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有不少触动我的地方。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阿德勒认为没有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因为在“赏罚教育”的影响下,会产生错误的生活方式:
•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
•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
过于希望他人认可,就会按照他人的期待去生活。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就会舍弃自我,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昨天女儿回到家跟我说:“妈妈,我今天又拿了一张奖状。”
“哦?是什么奖状?”
“数学优秀作业奖。”
女儿高兴地将奖状展示给我看,一脸地期待。
“不错,说明你挺努力的,继续保持。”我只赞扬孩子的努力。
女儿一脸失望,“你不表扬我吗?”
我愣了一下,深感赏罚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孩子平时学习不怎么努力,甚至是为了应付而学习:应付老师、应付家长。
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会设置各种明目的奖励。最终导致孩子变成为了这个奖励而暂时努力,完全没有激发自身的内驱力,该错的题还是会一错再错,甚至会因为只比某个同学多得一分而沾沾自喜,有种五十步笑百步的样子。
我深思了一下,在大脑里组织语言,说道:“我们不应该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事。如果只为了满足满足别人的期待就容易活在别人的人生里而忘了要过自己的人生。”
女儿还是一脸沮丧。
“你平时不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不就是不希望满足爸爸妈妈的期待,有自己的想法,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吗?比如我们让你多做点练习,可是你一直不愿意做。我们也尊重你的想法不是吗?”
女儿虽然还是一脸不高兴,但是我知道我说的话一定进了她的脑子里,她在思考。
希望她能够明白其中的深意,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