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15:41:02
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和季友,其中,鲁庄公和季友是同母兄弟,而庆父和叔牙是另一母亲所生。这样,兄弟四人就自然而然地分为两派。庆父为人十分专横,与叔牙结为私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
鲁庄公死后,公子般即位,庆父很不满公子般继承君位,便与哀姜密谋暗杀公子般。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刺死了公子般,庆父为了掩人耳目,誓不登上君位,却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儿子、年仅八岁的姬开为国君,称鲁闵公。
鲁闵公的舅舅是齐国的国君齐桓公。齐桓公当然支持鲁闵公,而且帮助季友回鲁国做了国相。闵公元年冬天,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访问,探探情况。仲孙湫在鲁国了解到:庆父的野心还没有死,鲁国的祸害还没完。所以他回国向齐桓公报告道:“不除去庆父这个祸患,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这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来源
为了挽回局面,庆父也回到鲁国,伺机发动政变。没过多久,庆父就伙同哀姜指使一个叫卜齮的人杀了闵公,自立为君。
自从庄公死后,鲁国就一直动乱不安,战乱使得许多人无家可归,所以季友的号召发出之后,国人纷纷响应,一起声讨庆父。庆父一看形势不妙,立即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哀姜也逃到邾国。
公子申回国当上国君,即鲁僖公,季友买通莒国押回庆父。庆父自知难逃一死,便在返回途中自杀了。
庆父为了争夺王位,先后杀了两位国君,自然不得人心。季友一心扶持新君,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庆父屡屡兴起内乱,引起国人不满。这个成语主要的寓意有二:第一,只有内部团结,国家才会强盛。第二,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想要处理好问题,一定要找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因为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本质因素。只有找到事物的内部主要矛盾并处理好,才能解决好事情。第三:一定要坚决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否则国家将不得安宁。